加拿大游離度儀是造紙行業中用于評估纖維懸浮液脫水性能的重要工具,其測試原理基于模擬實際生產工藝中的排水過程。以下是使用該設備進行測量的詳細操作流程及技術要點:
  1.標準濃度調配
  取一定量的待測紙漿(通常為絕干重約2g),加入蒸餾水攪拌形成均勻懸濁液,最終體積控制在1L左右,確保濃度符合ISO標準要求。此步驟需避免過度剪切以維持纖維原有形態結構。
  2.消解處理
  將配好的漿料置于低速攪拌器中持續分散10分鐘,消除團塊并使纖維充分潤脹。期間保持水溫恒定于室溫狀態,防止溫度波動影響后續測試結果的穩定性。
  二、儀器安裝與調試
  1.濾網裝配
  選用符合GB/T規定的標準化銅絲網目數(如80目),緊密固定于儀器底部排水口上方。檢查密封圈完整性,確保無滲漏風險。對于特殊材質試樣,可更換對應規格的篩網適配器。
  2.初始參數設置
  根據預期濾速范圍預調計時器上限值,一般設置為90秒至數分鐘不等。啟動真空泵系統,驗證負壓穩定性是否達到設定閾值(通常為3.3kPa±0.1kPa)。
  三、加拿大游離度儀正式測試程序
  1.動態注樣法
  快速傾倒預先制備好的300ml漿料到已預熱至20℃±1℃的測量筒內,同時開啟秒表計時。觀察液面下降過程,當水位觸及預設刻度線時立即停止計時,記錄所需時間即為粗濾階段耗時。
  2.精密排水監測
  切換至微量排水模式,繼續收集透過篩網的水分量直至排干。此過程中需注意保持真空度恒定,避免因壓力突變導致纖維層壓縮變形。精確稱量收集到的水的質量,結合原始試樣含水量計算出真實的自由度指數。
  3.多段速分析(可選)
  針對高填料含量的特殊配方,可采用分段變速法:先以高速抽濾去除大部分水分,再轉為低速慢抽獲取殘余水分數據。通過不同階段的排水曲線對比,可深入解析纖維網絡結構的致密程度。
  四、加拿大游離度儀數據處理與校正
  1.環境補償計算
  依據當天的大氣壓強、室溫濕度等環境因素對實測值進行修正。例如,每升高1℃需增加0.5%的時間補償系數;海拔每上升100米則相應延長約2%的排水時間。
  2.重復性驗證
  同一樣本至少完成三次獨立測試,取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若極差超過允許誤差范圍(一般為±5%),需重新制樣檢測。異常離散數據提示可能存在纖維分布不均或氣泡干擾等問題。
  3.結果解讀指南
  典型商用抄紙系統的游離度控制在25°SR以上視為合格,低于此值表明需調整打漿工藝參數。數值越高代表纖維絮聚趨勢越強,反之則說明細纖維化程度更深。
 
